首页 文案列表 宣传片解说词 旅游宣传片 杉关边界游解说词文案

杉关边界游解说词文案

文案配音员:JN010
旅游宣传片 836 分享


杉关边界游解说词


杉关边界游


(游览闽西北第一关——止马杉关和江西黎川县神秘的洲湖船屋)


       光泽地处有“福建屋脊”之说的武夷山脉西段,从闽江溯源而上,素有“一滩高一丈,光泽在天上”之说。境内山势险峻,岭重嶂叠,险岌崎岖,壑谷幽深莫测。今天我们要浏览的杉关,位于光泽县以西25公里的杉岭处。杉关依杉岭而设,左有猪石山,右有黄狗岭,南北山脉绵亘巍峨,东北西南杉岭山脉走向,绵亘巍峨,呈现铜墙铁壁之势。关内为闽地,地势险要高峻;关外为赣境,地势渐低平缓。杉关如屏障立于这“鸡鸣两省闻”的闽赣之界,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上”之势。“古驿入杉关,烟雨锁翠岚。夜来风景好,宿处是江南。”这是南朝诗人鲍照《夜宿新城》中所描写的“杉关”号称闽西第一关,自古就是从江西进入福建的必经之路。


       宋建炎年间,涂立中先居茶园巷(今丰城市),为新城团练使,率两千兵勇镇守杉关,因喜其土风,遂居新城。这是黎川方志中,史载最早关于杉关驻防的确切记录。据清光绪版《光泽县志》记载,杉关始建于唐广明元年(公元880年),至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复建。两翼关墙高四五米,下宽上窄,长约1500米,大多利用山体为基础,条石垒砌,外侧十分陡峭,内侧比较平缓易登。墙上有墩口,墙内有站道,都为防守遮挡和观测关外之用。关内有小路通往关墙和关门。关门当道而设,道宽约5米。清闽北名士柯钦锦游此关而题“表裹江闽”赞其险要。关门侧墙上的“闽西第一关”石匾是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光泽县正堂朱瑞金、大寺司吴大木祭关所题。民国29年县长熊家驹立的“杉关”行书字样的大石匾镶嵌在关墙上。杉关立于杉岭,四周杉树成林,郁郁葱葱,故有杉关之称。


       根据有关史料记载,宋朝的范汝为、元朝的陈友谅等农民起义军皆由杉关入闽,打击统治者。 明太祖朱元璋使大将胡廷瑞从陆路督师入杉关,定闽中。从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至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封建王朝凭据杉关镇压农民起义军就达10多次。明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清军南下踞赣袭闽,明隆武帝驻跸延平,22岁的郑成功临危受命,奉命驻守,亲自率师扼守杉关、铁牛关等隘口,阻拒由江西方向奔袭的清军,抵挡清军攻入杉关,当时驻防兵力多达万人。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毁于兵燹。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复建。两翼关墙高四五米,下宽上窄,长约1500米,大多利用山体为基础,条石垒砌,外侧十分陡峭,内侧比较平缓易登,有的地段有蹬道。墙上有墩口,墙内有站道,都为防守遮挡和观测关外之用。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太平军3000余人出闽,经崇仁,绕金陵,出杉关而入江西。


       杉关又是红色革命战略的要冲。1931年6月20—22日,红一方面军南丰康都圩临时总前委扩大会议后,毛泽东与朱德率红一方面军主力南移建宁、光泽、顺昌之间,分兵发动群众,为第三次反“围剿”做准备,就途经杉关、路古桥,走止马、水口。1933年冬,抚东军分区司令员郭如岳率20师退守止马杉关,与国民党军经历一场激战,出击江西黎川洵口守敌,歼灭国民党一个师。


       1934年修建闽赣公路时,从此关贯穿而过,将关楼拆而复建。1955年修鹰厦铁路时,因有妨汽车运输器械不便而拆除关门,两翼城堞尚存。后多次公路改造,关上关门仅存关口和两门墙遗址,两翼沿山脉走向的关墙的有近千米保护完好。目前,原有的关墙、关门、关楼、耳房、营房等均已损毁,只剩下门墙和外关墙近千米残垣。其中,清乾隆年间立的“闽西第一关”和民国29年立的“杉关”两块石匾,仍然镶嵌在关隘两旁门墙上。


       现在我们参观习近平同志专门为杉关所植的纪念树,大家可以在此拍照留影。据说,沾了这颗树的仙气,都能升官发财。1999年3月,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到光泽调研期间,专程来到“闽西第一关”考察,并在关隘口植下一颗纪念树,现在,当地政府已对这颗树进行了保护。2009年11月,杉关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列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公路改扩建,2012年光泽县政府投资42万元,对杉关古关隘进行了修复,现在所看到的关门城墙,就是修复后的城墙。

       杉关雄立于闽西北与赣东边界上,历来就是闽、赣要道之中最大、最重要的一个交通关卡,如铜墙铁壁扼守把关。它既是军事要塞,也是闽、赣两省南来北往的陆路交通要道,著名的阳杉省际公路在这里通过。在古代,这里还曾是客家先民自赣入闽迁徙的重要通道,关隘两侧边境的人民仍旧习性相同,语言相通,民俗相近,居民往来其中,互设市集,互通有无。时至今日,两地人民赶圩聚会,犹如逢年过节一般热闹非凡,两省边界百姓的友好往来。


洲湖船屋


       现在,我们来到江西省黎川县后村乡的洲湖村,这里有一座古代巨型船式豪宅,世称“大夫第”, “船形古宅”修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距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古宅建筑面积约10亩,房屋高6米,砖木结构,一进三厅,每厅三层,共108间。整座古宅设计巧妙,用材精致,做工考究。宅院间,厅廊相通。正房一侧均有片房、二片房、三片房拱护,横厅、书房、杂房、工房、厨房、膳房、廊道错落有致。宅内天井开阔,30多个大小天井采光通风,风火砖墙间立其中,砖墙均用糯米饭掺和石灰垒成,隔温性能好,冬暖夏凉,且坚固无比。“船宅”排水系统设计科学,历经百年水火无忧。古宅大院地面由鹅卵石铺砌,大门照壁高大,壁檐星斗装饰,虽经百年风雨,漆彩鲜艳如新。


       据说船屋是当时江西天地会的总舵所在地。天地会(会内通称洪门)是明末清初兴起的一个“反清复明”秘密组织,有10余种名称及大量分支。当年虽经清廷捕杀,仍屡蹶屡起顽强抗争。至清末,该组织的势力已遍及中国南部及东南亚各国,成员以百万计。洪门还是唯一与马克思创建的第一国际保持过组织联系的中国革命团体,曾援助过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并被孙中山先生称为“民族老革命党”。


      根据相关资料考证,这座建于清代道光二十四年的“船屋”,总建筑面积约十亩,正门上有石匾曰“大夫第”。整幢建筑坐西朝东,屋内厅堂依次设为神堂、上厅、中厅、下厅、廊厅等五个单元构架,其间有三条过道走廊和三层天井厢房贯通连接。神堂之左右各有两间房与三个天井相间。神堂之下为上厅,厅左设有七个套房,每套各二间;厅右设有四个套房,共八间,并有四间独立的厢房,共计二十四间。上厅与中厅,中厅与下厅,下厅与廊厅之间,均设有横贯南北的过道走廊与四个小天井四间厢房等两层构架连接,过道走廊南北端口各有侧门通往屋外。中厅和下厅之左侧各设有七个套房,右侧各设有四个套房和六个单间,各共二十八间;廊厅之左侧设有七个房间与二个小天井,右侧设有八个单间与五个小天井。另外,大门外的庭院两侧各设偏门以便进出,并有门楼与门厅与六个单间以及六个天井。如此细细算来,整个“船屋”共有128间房,36个大小天井,3条进出走廊。如此巨大的豪宅,相传当年花费了房屋主人整整三年的时间建造,共开支白银200万两。


      据说,豪宅内专有密室一间用来藏金纳宝,但多年来从无人能知其所在。因此,即使是船形古宅的后人,也只能从古宅中数出107间房子。至于谜一样的那间密室如能破解,不知又会给后人带来多大的惊奇。

       这座船形古宅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是由当地一个名叫黄平安的富商兴建的。


       相传,黄平安原来本是个家境一般的小商贩,但凭着精明勤劳,年轻的黄平安从贩卖皮油(乌枸子油)起家,在短短的三十年时间里,迅速发展成为一名在黎川至光泽、福州、台湾一路有20多家当铺的富比王侯的巨商大贾。为了夸富乡里,同时也为了在家乡置办一份永久的祖业,黄平安请来风水先生,在这四面环山、形似女式兜肚的洲湖村,以巨款购得“脐眼”这一风水宝地,修建了这座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豪宅。

然而,豪宅建得轰轰烈烈,后来却住得冷冷清清。据说乔迁大喜的当日,黄平安广邀达官显贵,遍请邻里乡亲,举办了盛大的庆典仪式。可是,当黄平安兴致勃勃地正欲携夫人从头门进入新宅时,忽地一阵怪风袭来,将他刚下轿的夫人裙角掀起,后又猛地把裙子吹落。黄平安既惊又窘,心生不祥之感,当即命人改换豪宅的门面。之后,或因生意在外,或因落裙之忌,总之,黄平安连同他的六个儿子极少在此居住。豪宅平日交由黄氏族人居住代管,历经数代沧桑,几成“无主”之宅。而黄平安及其后人,当地人说可能去了台湾、福州一带发展,也有人说早已败落,究竟其兴衰与去向如何,连黄氏族人也说不清、道不明了。



免责声明:以上整理自互联网,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我们重在分享,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在24小时内删除)

为您的创意找到最好的声音

平台累计配音,超40,050,000 分钟

  • 品质保证
    15年专注网络配音行业 500+国内外专业配音员
  • 多种配音
    中文多场景配音 提供小语种配音
  • 公司化运作
    提供正规发票 签订服务合同
  • 双重备案
    工信部公安双重备案 取得文化经营许可证
  • 7*14全天候服务
    公司实现轮流值班 9:00-21:00都有客服
更多